傅抱石多次为屈原作像,用艺术吹响抗战号角
作者:张 可
相传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江殉国,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也成为端午节一项重要的文化内涵。屈原,也是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笔下重要的创作主题,他的多幅作品为屈原或《楚辞》人物作像。在南京博物院,大家就能看到这些经典画作。
傅抱石《屈原》1942年 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最早见于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此后,人们都会在五月初五这天纪念屈原。
学界认为,傅抱石的屈原情结是贯穿一生的。他景仰屈原的精神与人格,慨叹屈原的遭遇与命运,追慕屈原的情思与境界。在中学时代,他读了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看到屈原“抱石自投汨罗”,就被屈原的家国情怀深深感动,因此改名为“抱石”。从此,爱国的种子在他青春的心灵中萌发。
1942年4月,郭沫若创作的五幕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公演。该剧通过代表爱国路线的屈原与代表卖国路线的南后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鞭挞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合作抗战的行径,唤起国民的战斗情绪,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机,所以该剧公演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热血青年、爱国之士无不受到鼓舞和激励。时年38岁的傅抱石看完此剧后,被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深深触动。他挥毫创作了大幅国画《屈原》,通过艺术的形式,颂扬了屈原的爱国情操,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心。据统计,1942年以来,他先后画过至少七幅画为屈原作像,画的都是屈原行吟于江滨,准备投江以死明志的情景。纵览傅抱石一生的作品,他对屈原造像之多是前无古人的。
值得一提的是,屈原的诗辞也是傅抱石画作中常见的主题。南京博物院就珍藏了傅抱石的《湘君涉江》《二湘图》等作品。这些画作取材于屈原《楚辞·九歌·湘君》《楚辞·九歌·湘夫人》,描绘了屈原笔下湘君、湘夫人两位女性神祇。(张可)
分享:
推荐阅读
2025暑期档电影片单在京发布
山西展出230余件纵跨五千年的中国古代玉器
世界汉学大会官方网站上线
综艺《江南·十二场欢聚》创新呈现学习型演员成长蜕变
北美票房:《星际宝贝史迪奇》夺周末票房三连冠
“非遗+”撬动消费市场 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物有所值
大幅超去年同期 2025端午档电影票房破4亿
2025年中国内地电影端午档票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新生 以文惠民、交流互鉴彰显文明的力量
“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城市单元交流活动在眉山举行
“非遗+”撬动消费市场 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物有所值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博览会圆满闭幕
探索综艺带动地方文旅 目的地推介计划正式启动
湖南零陵打造柳宗元文化IP 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要素等比精准模型首次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