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吉祥如意
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在神武门展厅举办“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通过一柄柄制作精美、寓意吉祥的如意,让观众感受中国传统节庆文化。
如意,又名“握君”“谈柄”,由古代搔杖演变而来,取材骨、角、竹、木等,因最初被做成长柄指爪状,用于搔挠解痒,尽如人意,故称“如意”。汉晋之际,如意被赋予更多文化涵义和功能,成为文人雅士交游、清谈、乐舞的助兴之物,其造型演变为云头式的首、弯折的颈部和扁平的柄。宋代之后,如意发展为室内陈设品。至明、清时期,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被赋予吉祥驱邪的涵义,更为士庶乃至帝王所青睐。
故宫博物院藏有2000多柄明、清时期的如意,材质涵盖玉石、竹木、金属、牙骨、瓷等,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明、清工艺发展的盛况。此次展览精选158件(套)展品,分为“玉石如意”“竹木如意”“金属如意”“九九如意”“其他材质如意”5个单元,全面反映了明、清时期如意的丰富材质、优美造型、精湛工艺和多样题材。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9日。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30日内与我们联系。
分享:
分享:
推荐阅读
2025暑期档电影片单在京发布
山西展出230余件纵跨五千年的中国古代玉器
世界汉学大会官方网站上线
综艺《江南·十二场欢聚》创新呈现学习型演员成长蜕变
北美票房:《星际宝贝史迪奇》夺周末票房三连冠
“非遗+”撬动消费市场 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物有所值
大幅超去年同期 2025端午档电影票房破4亿
2025年中国内地电影端午档票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新生 以文惠民、交流互鉴彰显文明的力量
“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城市单元交流活动在眉山举行
“非遗+”撬动消费市场 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物有所值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博览会圆满闭幕
探索综艺带动地方文旅 目的地推介计划正式启动
湖南零陵打造柳宗元文化IP 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要素等比精准模型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