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展出230余件纵跨五千年的中国古代玉器
中新社太原6月7日电 (记者 胡健)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一场展品纵跨五千年的中国古代玉器展7日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幕,230余件玉器系统诠释了中国玉文化的演变过程。

6月7日,“玉叙尊古——中国古代玉器中的崇古与创新”特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中新社记者 胡健 摄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玉以其温润的质地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周时期的礼制象征、汉唐时期的传承嬗变、宋元时期的雅致文品、明清时期的新工艺与新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古代玉器的多彩风貌。
此次展览名为“玉叙尊古——中国古代玉器中的崇古与创新”特展,分为“守礼”“慕古”“开新”三个单元。
“守礼”单元展出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玉器,体现中国礼制从萌芽至成熟过程中的礼玉器文化。“慕古”单元展出两汉至明清时期的仿古玉器,体现后代对前代玉器制作等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开新”单元选取宋至明清时期展现法古开新又充满生机的玉器工艺。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李光伟介绍,此次展出的乾隆年制款“长宜子孙”玉璧尤为珍贵。它显示出18世纪中国的国力强盛,代表了当时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
本次展览由山西博物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古都学会主办,展期为3个月。(完)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30日内与我们联系。
分享:
分享:
推荐阅读
2025暑期档电影片单在京发布
山西展出230余件纵跨五千年的中国古代玉器
世界汉学大会官方网站上线
综艺《江南·十二场欢聚》创新呈现学习型演员成长蜕变
北美票房:《星际宝贝史迪奇》夺周末票房三连冠
“非遗+”撬动消费市场 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物有所值
大幅超去年同期 2025端午档电影票房破4亿
2025年中国内地电影端午档票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新生 以文惠民、交流互鉴彰显文明的力量
“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城市单元交流活动在眉山举行
“非遗+”撬动消费市场 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物有所值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博览会圆满闭幕
探索综艺带动地方文旅 目的地推介计划正式启动
湖南零陵打造柳宗元文化IP 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要素等比精准模型首次亮相